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朱彝尊

ㄧˊ﹔yi尊(1629~1709),字錫鬯,號竹垞,晚號小長蘆釣魚師,又號金風亭長。清浙江秀水縣(今浙江嘉興縣)人。生於明崇禎二年,卒於康熙四十八年,享年八十一歲。是清代浙西詞派創始者。朱彛尊生於書香仕宦之家,由曾祖開始,四世都考取功名。曾祖朱國祚是萬曆年間進士,官至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,加少傅。卒,贈太傅,諡號「文恪」。算得上是清貴高官。朱彛尊的祖父朱大競,曾擔任知府,官聲清廉。朱彛尊的伯父朱茂暉是明末「復社」的重要成員,以蔭授中書科中書舍人。朱茂暉沒有子嗣,因此朱彛尊被過繼到朱家長房。
  由於祖父朱大競為官清廉,辭官回鄉之後,家道逐漸中落,到朱彛尊幼時,日益貧困。儘管如此,但朱彛尊的父親、叔、伯仍堅持要他認真讀書,由他的叔父朱茂皖親自教導他。一開始學習八股文章,也就是如何通過科舉考試。但到了崇禎十五年(1642),明朝的薊遼總督洪承疇、錦州守將祖大壽,相繼降清。朱茂皖認為:北方有盜賊,朝中則有朋黨為禍,天下將有大亂,再學習科舉的制義文章,恐怕不合實用。因此改以《左傳》、《楚辭》、《昭明文選》來教授朱彝尊。
接下來的十年裡,朱彛尊的日子就在躲避戰亂中渡過。這段時間,朱彛尊的文采已逐漸受到鄉里稱頌,他也自己開館授徒,維持生活所需。儘管如此,他還是過得極為貧苦,偶而遇到文友登門論詩,都得要典當衣服,才能夠不露出窘態。也在這個時期,朱彛尊結識了吳偉業、尤侗、徐乾學、鄒祗謨、曹爾堪、毛奇齡等人,這是一群日後在清初的學術圈,非常重要的學者。
這樣困苦的日子,一直到順治十三年(1656),他受聘為廣東高要縣知縣楊雍建的家庭教師之後,開始有了改善。但他也從此離開家鄉嘉興,前往嶺南定居。
  朱彛尊四十四歲時,奠定他詞壇祭酒的《江湖載酒集》編成了。從此詩名大盛,並與貴族詞人納蘭性德開始書信往返。康熙十七年(1678),五十歲的朱彛尊接受薦舉應試博學鴻詞科,隔年授翰林院檢討,入史館纂修《明史》。
此後約十五年的時間,朱彛尊受到康熙的賞賜,多有任用。任用內容有「《明史‧文苑傳》、《嘉靖諸臣傳》,編修起居住,擔任廷試讀卷官、鄉試主考,祭孔大典的十哲分獻官」等等。不但多次參加宮中宴會,還獲准於禁中騎馬甚至賜居禁垣(景山之北,黃瓦門東南)。恩寵之隆盛,漢臣少有人及。
  一直到康熙三十一年(1692),朱彛尊六十四歲時,他才告老還鄉。此後,康熙幾次南巡,朱彛尊都前往晉見,對皇帝的孺慕景仰之心,也獲得皇帝相應的肯定與恩賞。八十一歲時,朱彛尊在睡夢中,無疾而終。 綜觀朱彛尊一生,自他以上,三代受明朝國恩,然而他卻未曾有過抗清之舉。在當時,這樣的人,遭受背後的非議,是必然的。
  朱彛尊自己對此點,也是心知肚明。在黃宗羲八十歲生日的時候。朱彝尊應黃宗羲三子,黃百家的請求,寫了《黃征君壽序》。序中不僅僅表示了對黃宗羲的敬重,同時也說出了對自已出仕清朝的愧悔之情。
當然,朱彛尊是否真心感到悔愧,亦或只是單純為了要襯托黃宗羲的高風亮節,所以貶損自己?後人難以確知。但至少能證明,當時的輿論中,確實存在著如此的非議。
  平心而論,朱彛尊不曾挺身抗清,確實違反當時遺民的普世價值與社會期待。然而,「自古艱難為一死」,這也是人性之常。留待有用之身,做更有益民生之事,也未嘗不是外王事業的另一種實踐方式。
顧炎武、黃宗羲兩位堅不出仕清朝的大儒,也並未限制家族子孫出任清朝為官。因為興滅繼絕之事,若只存在於山野林間,沒有官方的力量挹注,只怕會事倍功半,成效難彰。
  朱彛尊為詞學名家,卻又精於金石考證之學。相當難得。是浙西詞派的創始者。標舉「清空」、「醇雅」,以矯正明詞「氣格卑弱、語言浮薄」的弊病。主張宗法南宋詞,尤其是南宋的格律派詞人,薑夔與張炎。影響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百餘年的詞壇。朱彝尊的詞作,講求詞律工嚴,用字緻密清新,其佳者意境醇雅淨亮,極為精巧。
  《清史稿‧朱彝尊傳》記載著:「當時王士禎工詩;汪琬工文;毛奇齡工考據;獨彝尊兼有眾長。」由此可知,朱彛尊的詩文、學術,在清代的評價之高。他留下的著作有《經義考》、《易書》、《日下舊聞》、《明詩綜》、《詞綜》、《明詞綜》、《曝書亭集》、《食憲鴻秘》等等。


撰稿人:李慈恩
網站滿意度調整